二月天 > 青春校园 > 北纬三十度游记 > 第十一部 第十五章 第五节 275

第十一部 第十五章 第五节 275(1 / 2)

?第十一部第十五章

第五节(275)

匡庐人文之圣山虎溪三笑促和谐

鄱阳百慕大魔湖探险罹难揭谜底

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境内,雄踞长江南岸,濒临鄱阳湖畔。位于北纬29度26分至29度41分;东经115度52分至116度8分。是中国三山五岳中的三山之一(江西庐山、安徽黄山、浙江雁荡山)。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长段块山,绵延着90余座高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西北大门。素以“匡庐奇秀甲天下”美誉的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关于庐山的名字,还有着非常悠久而古老的传说:早在周初(大约公元前十六、十七世纪),据说匡俗在庐山寻道求仙的事情,为朝廷所获悉。于是,周天子屡次请他出山相助,匡俗也屡次回绝,潜入深山之中。后来,匡俗其人无影无踪。有人说他成仙去了,便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庐山这一名字就是这样出现的,由于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称‘匡山’,或称为‘匡庐’。

另一种传说在周武王时期,有位方辅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骑着白色驴子,入山炼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庐。人们把这座‘人去庐存’的山称为庐山。因成仙得道的先生名辅,所以又称为辅山。第三种传说仍然是匡俗传说的故事,说匡俗有兄弟七个,爱好道术,都到鄱阳湖边的大山里学道求仙。这座学道求仙的山,被人们称为庐山。

庐山非常美丽,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庐山尤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旅游圣地,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胜古迹遍布。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如苏轼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毛主席写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均是诗景交融、名扬四海的绝句。

庐山,自古以来不仅深受众多文学家、艺术家们的青睐,而且成为隐逸之士、高僧明道的依托,政客名流的活动舞台,从而为庐山带来了浓浓的文化色彩,并使庐山深藏着文化的底蕴。1966年,根据世界文化遗产的遴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佛教、道教庙观,代表理学观念的白鹿洞书院,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关的文化景观。

庐山是世界级名山,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偎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雄奇险秀,刚柔并济,形成了世人罕见的壮丽景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蕴育了庐山无比丰厚的内涵,使其不仅风光秀丽,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与一身。

从慧远始建东林寺,开创‘净土法门’,到集佛、道、天主、基督等多教于一山宗教圣地的形成,无不反映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及其讲求和谐这一深邃的内涵。而“虎溪三笑”这一典故,深刻地表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的和平友好、人内心的真、善、美,无不深深地蕴含在其中。

佛门传说,虎溪位于庐山东林寺,相传,东林寺创始人慧远法师居于庐山中,有言说:“远公居山,余三十年,影不出山,迹不如俗”,每“送客无贵贱,不过虎溪”,过此虎溪,便有寺庙喂养的老虎嚎叫。一日,儒者陶渊明与道士陆修静来访,与慧远交谈甚欢,送别时意犹未尽,不知不觉过了虎溪木桥,此时只听那虎又咆哮起来,三人如梦方觉,相视会意而仰天大笑。这就是著名的典故《虎溪三笑》。后人,在此建了三笑亭。

慧远,是佛家的代表,在庐山创建了东林寺,他就成了佛教开山的始祖;陆修静,是道家的代表,移居庐山后创建了道家的根基;陶渊明,是儒家的代表,在庐山过着隐居生活,并成了田园诗派的始祖。从汉代开始,社会信仰已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时常三教之间多有攻伐之举。但是在最高境界,则是相互融合的。《虎溪三笑》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典型。

虎溪三笑之说始自唐代,至宋代李龙眠首作三笑图,智圆并为之作图赞,成了脍炙人口的美谈。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虎溪三笑》中十分突出,“虎鸣止溪,其乐融融”,大千世界生命之间的互通灵性,令人赞叹;同时,山与人相依相成,“庐山之名因三笑而高,慧远如巨峰,陶渊明如奇岩,陆修静如飞瀑,三者相依成庐山,三贤相依成盛名。这说明庐山浓浓的文化底蕴和海纳百川的人文特征,才成就了儒释道三教文化的共存共依,从而,造就了虎溪三笑的不朽经典。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朝第八任皇帝—朱见深上任不久绘制的《一团和气图》,朱见深正是依照“虎溪三笑”之意,构思奇特而巧妙地将隐居庐山的儒家代表陶渊明、开发移居庐山的一代宗师道士陆修静、释家的庐山开山始祖慧远法师三人相拥一体,展现和睦气氛,期望一统江山、天下太平。

朱见深命运多舛,他能书善画,是堪与宋徽宗相媲美的才子加皇帝。他以德抱怨,不计较景泰帝废掉自己的太子之位,恢复了景泰帝的帝号;他以文人的方式而不是以帝王的方式,用一幅画来化解朝堂上百官的派系分裂,成功地为于谦等一批蒙冤的前朝功臣平反昭雪。而这幅政治道具的画,就是“一团和气图”,朱见深并为这幅御制的画配上了赞语。高度赞美了儒门之秀的陶渊明,隐居学道的陆修静和释氏之翘楚者慧远,“此岂非一团和气所自也?怀庶以警自古以来,儒、释、道三教一直是影响我国文化的三大主流,关系错综复杂。如果各俗而励世”。

这个皇帝为什么要画这幅画呢?当时成化帝欲为于谦等前朝老臣平反,却遭到近半数朝臣的反对,导致朝臣的对立分裂更为加剧。这位才子皇帝并没有用乾纲独断的方式,而是连夜画了这幅画,并为御制一团和气图赞。第二天早朝,宪宗帝将此图带上朝堂,展开来与众臣观摩,足以说明创作此图的良苦用心。大臣们观此图,读此赞,莫不唏嘘流涕。从此,消除恩怨纷争,使朝政趋于安定团结。然而,此图的功效远不至此,其后更加成为三教合一的重要象征。而后在画中的陆修静、陶渊明、慧远,也被看成老子、孔子和释迦牟尼的合像。

科考队员们浏览了三位开山始祖故地后,王自治带领赵晓敏、艾晶、秦乃正等人,大声朗诵着他们集体即兴凑起的《圣山赞》,以表达他们此时此刻的感受:

“啊!雄奇险秀的人文圣山,

何以雄踞三山五岳之巅;

你把大江、大湖及山川溪流融为一体,

彰显着有容乃大,海纳百川。

是开山始祖陶渊明、陆修静、慧远,

铸就了《虎溪三笑》的不朽经典;

她昭示着华夏民族的脊梁——

——和谐为本,回归自然。”

科考队员们从庐山远眺东方,只见碧波荡漾,浩瀚万顷,水天相连,渺无际涯。张翰东告诉大家,那里就是我们要去的下一站——鄱阳湖。

鄱阳湖,古称蠡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赣北长江南岸,介于北纬28度22分至29度45分;东经115度47分至116度46分。汇集赣江等水,经湖口注入长江。湖盆由地壳陷落淤积而成。鄱阳湖形似葫芦,南北长110公里,东西宽50~70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平均水深八点四米,最深处二十五点一米。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的湖泊,形成“夏秋一水连天,冬春荒滩无边”的景象。

其实,鄱阳湖早已是最大的湿地,由于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年降雨水量平均达1636毫米,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式气候,使该地成为“鱼米之乡”。这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均适合候鸟越冬。如今,早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鸟类保护区。保护区内鸟类已达300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珍禽50多种,尤其可喜的是在这里发现了当代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总数可达4000多只,占全世界总数的95%以上。因此,鄱阳湖名副其实地成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

科考队为什么要到鄱阳湖呢?世人皆知大西洋上有个百慕大魔鬼三角海域,常使船沉机坠;而鄱阳湖北部的老爷庙水域,也有一处让当地渔民船工闻风丧胆的“魔鬼三角水域”。船只行驶到这里,经常莫名其妙地停机、沉没。这片水域位于鄱阳湖区的江西省都昌县,南起松门山,北至星子县城,全长24公里。在湖东岸上有一座破旧的庙宇,叫老爷庙,谁也说不清这座庙建立的确切年代。

传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决战。一次,朱元璋失败逃亡,遇上一位老神仙。老神仙便派遣一只乌龟将朱元璋救至老爷庙。朱元璋从此时来运转,后来终于打败了陈友谅。当上了皇帝。为了感谢救他一命的乌龟,便在湖岸边高地上建起一座庙宇,称“老爷庙”。这片水域就是由此得名的。

最新小说: 人在高武,无敌从提前登录开始! 我,区区扎纸匠,你却让我办大案 重生大齐,我屡破奇案 快穿:修仙大佬在各位面杀疯了 天灾降临,我在海洋求生当大佬 阴间直播:不打赏?我揍你先人 规则怪谈:花火在怪谈里欢愉 顶流别慌:傲娇大小姐是玄学真大佬 我在游戏世界抓凶手 末世天灾,抢艘航母当基地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