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 东晋奇侠传 > 第一百四十章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

第一百四十章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2 / 2)

由此吴地之人望风顺附,百姓归心。

从此之后,他们相互依靠,君臣的名分就确立了下来。

永嘉五年(年),汉国大将刘曜、王弥攻破洛阳,俘晋怀帝,杀王公以下士民三万余人,北方陷入空前的战乱中。

洛京士女避乱江左者十之六七,王导劝司马睿乘机收揽贤人君子,扩大力量以图大事。

当时荆、扬二州比较安定,人口众多,物产丰饶,王导的治理方针讲求清静,常劝司马睿克己垂范励精图治,辅佐君主安宁邦国。

于是越发受司马睿的器重,两人之间的感情日益深厚,朝野之中都为之倾心,称王导为“仲父”。

司马睿曾对王导道:“你就是我的萧何呀!”

王导回答道:“过去秦朝无道,天下百姓厌弃乱世,而极为狡黠的人又欺凌践踏人民,人们感怀汉王刘邦的恩德,群起响应反秦,所以大功容易告成。自从曹魏立朝以来,直到晋太康时期,公卿士大夫及门阀世族,奢侈挥霍相互攀比,先贤政教逐步衰退,先朝治世法度,无人遵循,大小官吏,沉溺于享乐之中,才使得奸佞之人有机可乘,导致朝政大道亏伤。然而混乱后将会出现安定,这是天地间的规律。大王将要建立盖世之功勋,重新一统山河,管仲、乐毅这样的人才,这时就会出现,不是我们这样普普通通的臣子所能比拟的。希望大王能深谋远虑,广择贤能。顾荣、贺循、纪瞻、周玘,都是南方的名士,希望大王能对他们礼敬优待,则天下可安。”

司马睿采纳了王导的建议,从而逐渐赢得了南北士族的共同拥戴。

南渡士人桓彝在初到江东时,看到司马睿势力单薄,很为担心,对名士周顗说:“我因为中原多故,想到江南寻个安身立命之地,不料朝廷如此微弱,怎么办才好呢?”

当王导和他纵谈形势以后,他的态度有了变化道:“我见到了江左‘管仲’,不再忧虑了。”

晋室政治中心,自此逐渐南移江东。

永嘉南渡后,王导始终居机枢之地,王敦则总征讨于上游,王氏家族近属居内外之任,布列显要者人数甚多。

以王导、王敦为代表所构成的王氏家族势力在当时是非常牢固的,这使“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在江左维持了二十余年,直到庾氏家族兴起,抑制王氏并凌驾于王氏为止。

永嘉(年-年)末年,王导迁任丹阳太守,加辅国将军。

王导上奏劝谏司马睿不要轻易赐予臣下鼓盖等礼崇之物,让尊卑雅俗有所区别。

司马睿下令嘉奖王导,拜他为宁远将军,不久又加振威将军。

建兴元年(年),晋愍帝司马邺即位,征王导为吏部郎,但他没有入朝就职。

建兴四年(年),刘曜围长安,月日,晋愍帝无奈出降,西晋亡。

建兴五年(年)4月日,司马睿承制改元,即晋王位(尚未称帝),改元建武,史称东晋。

任命王导为丞相军谘祭酒。

司马睿他广辟掾属以为辅佐,有“百六掾”之称。

不久拜王导右将军、扬州刺史、监管江南诸军事,又迁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都督中外诸军、领中书监、录尚书事,假节、刺史如故。

王导因为看到王敦统率六州,坚决辞掉都督中外诸军的职务。

后又因他事牵连,被除去符节。

农历六月,孤悬在北方的晋地方长官刘琨、段匹磾、刘翰等一百十人上书劝进。

建武二年(年)4月日,晋愍帝死于汉国的讣告传到江东,司马睿才于4月日即皇帝位(“上尊号”),改元太兴。

受百官朝贺时,司马睿再三请王导同坐御床受贺,王导再三辞让不敢当,说道:“如果太阳也和地下万物一样,那么老百姓该到哪里沐浴光辉呢?”

司马睿这才作罢,任命王导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又因华轶叛乱被平定而受封武冈侯,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

王导就任司空时,桓彝梳起两个发髻,穿着葛裙,拄着拐杖,在路边观察他。

王导赞叹说道:“人们说阿龙出众,阿龙确实出众!”

王导不觉跟随到官府门口。

太山太守徐龛反叛时,司马睿访求可以镇抚河南(泛指黄河以南地区)的人,王导推举太子左卫率羊鉴。

不久,羊鉴战败受罚。

王导上疏称羊鉴系自己所举荐之人,为严肃朝廷法纪,应根据自己的举人不明予以贬黜。

司马睿下诏不许。

大兴二年(年),王导接替贺循担任太子太傅。

当时,东晋处于草创之际,朝中未设史官,王导执政时才开始设置,从此典籍史录就较齐备。

之前孝怀太子司马诠为刘曜所杀,于是奉其名讳,有司奏丧礼的规格,天子举三朝之哀,群臣一哭就可以了。

王导则认为皇太子是皇位的继承者,普天下都有悲哀之情,应该也哀伤三朝而非仅仅是一哭,这一建议被采纳。

东晋据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河、珠江流域地区。

司马睿即位后,因为在皇族中声望不够,势单力薄,所以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稳。

但是,司马睿他重用了王导。

王导运用策略,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马睿,使北方南迁的士族也决意拥护司马睿,稳定了东晋政权,维持了偏安局面。

司马睿十分感激王导,任他为宰相,执掌朝政。

时人谓之“王与马,共天下”。

司马睿完全信任王导,叫他“仲父”,把他比作自己的“萧何”。

王导也经常劝谏司马睿克己勤俭,优待南方士民,与人为善。

司马睿喜爱琅玡王司马裒,有以他取代长子司马绍的想法,去征求王导的意见。

王导道:“立太子都是立长子,而且司马绍也很贤明,不应当随意改变。”

司马睿还是犹豫不决。

王导常常劝谏,司马绍的名分才得以确立。

当时战争不断,各地学校废弃而未能得到兴建,王导上书认为“风化之本在于正人伦,人伦之正存乎设庠序”,通过建学校来教化礼仪道德、巩固君臣及父子的纲常伦理,并以此招揽贤才,改变浮躁的风气,最终达成司马睿的“中兴”之业。

王导他建议择取朝中子弟入学,选拔博通礼学之士为师,成教化、定风俗。?

司马睿览奏后,颇为听信此议。

司马睿和王导在草创期上演了一场君臣相敬相爱的佳话。

琅琊王家也达到了权势的高峰,除了王导担任丞相,王敦控制着长江中游,兵强马壮。

四分之三的朝野官员是王家人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

另外,王家在南朝时期出了位皇后。

(各位大侠,大家好!每位作家都是顶着巨大的生活压力来写作,为了能给大家写出一个精彩的故事情节,你们的支持和投票就是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希望你们多多支持,多多打赏,谢谢大家!)

最新小说: 慕少你老婆虐渣了 新帝国:从土匪到军阀 大秦:我有一个神奇书店 穿越之王爷求您别耍流氓 快穿之宿主她好怂啊 状元养成记 快穿之总有男神暗恋我 反派女主开局只想抢江山 大宋青衫子 时空隧道之云中谁寄锦书来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