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读经典谈心学 > 心之游记——唐三藏的取经梦 七

心之游记——唐三藏的取经梦 七(2 / 2)

梦的后段,玄奘勉强梦到自己把紫金盂当小费,才得到真经。这喻意实是残酷的,只有保障基本的欲才能说精神追求。玄奘当作小费的正是代表温饱的紫金盂。

后来,佛经在回程时掉到水中而破烂了一点,玄奘很伤心,在梦中,心猿对他说:“不在此!盖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世界正是因为不全才会产生与演化,现代物理学也有“宇称不守恒”等显示物质世界不全的理论。

回看《西游记》开头那首诗:“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接为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看完之前的解读,不难理解这首诗是讲天理有生生之德,化育天地万物,人类也要体认天理,为善去恶,帮助万物化育,那就是人的最大造化了。

唐太宗得知玄奘回国,在洛阳召见了他,并敦促他将在西域、印度的所见所闻撰写成书。于是玄奘口述,由现实中的徒弟辩机执笔的《大唐西域记》一书,于贞观二十年(646年)七月完成了。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玄奘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

玄奘与心中徒弟的取经故事,还是被流传开来,并一直在民间流传,直到明代被人写成一部章回小说:《西游记》。

“取经”,不是到什么地方取,而是于心里取,“取经人”即修心的人。

后记:据百科,《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归来共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元杂剧。

自从《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样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大量被译为西文,西渐欧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语)、斯(斯瓦希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四大名著中,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红楼诲淫”之说,只有《西游记》老少咸宜。八十年代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更是一代人的记忆,经典中的经典。然而,有不少人认为《西游记》有很深的内涵,对《西游记》的解读层出不穷。

初次读《西游记》,因为电视剧、卡通片的先入为主,我不敢感叹,《西游记》居然是这样的!?《西游记》原著绝不是“老少咸宜”、轻易能够读懂的。看过不少对《西游记》的解读,故意不少很有道理,只是都不怎么满意,直至研究心学之后再度《西游记》,才恍然大悟:《西游记》原来在讲心学!

这个解读在网上发表后,受到好评,虽然也有反对甚至认为我胡说的。希望对热爱《西游记》、热爱心学的朋友有帮助。

最新小说: 三国:开局截胡汉献帝,号令群雄! 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养蛊人在红楼的邪异人生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 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晚妆媚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